134-1119-1149020-85511713
在醫院走廊里,黨建文化如何不再是“貼在墻上的標語”?某三甲醫院的黨建文化長廊給出了答案:當黨徽與聽診器相遇,當紅色故事與醫療實踐交融,黨建便成了有溫度、有力量的“精神處方”。這條長廊以“紅色脈動”為經、“醫者仁心”為緯,織就了一幅黨建引領醫院發展的生動畫卷。
一、內容融合:讓“紅色基因”融入“醫者血脈”
長廊開篇沒有宏大敘事,而是一面“初心墻”:泛黃的老照片里,建院初期的黨員醫生們背著藥箱下鄉義診;旁邊的電子屏滾動播放著現代黨員醫療隊馳援災區的畫面。時空交錯的對比,無聲訴說著“醫心向黨”的傳承。
“黨史中的醫者”板塊令人駐足:白求恩手術臺旁的油燈、林巧稚為產婦聽診的剪影、抗疫黨員突擊隊簽下的請戰書……每一段歷史都配著醫院老黨員的手記:“當年缺醫少藥,靠的就是黨員帶頭沖;現在設備先進了,黨員更要當技術尖兵。”文字樸實,卻讓年輕醫護紅了眼眶。
最打動人的是“醫患同心”故事角。這里沒有獎狀錦旗,只有一封封患者手寫的感謝信:“黨員護士連續三天為我換藥,像女兒一樣貼心”“黨員醫生加班做手術,救了我老伴的命”……信紙上的褶皺和淚痕,比任何表彰都更有說服力——原來最好的黨建,就藏在患者康復的笑容里。
二、形式創新:用“醫療語言”講“黨建故事”
設計團隊巧妙將醫療元素轉化為視覺符號:長廊頂部的燈帶模擬心電圖波形,紅色光點隨參觀者移動“脈動”;展板邊框采用聽診器軟管造型,黨徽巧妙融入其中;政策解讀區用“CT分層影像”形式呈現,核心內容像“病灶”一樣清晰凸顯。
互動區成了醫護最愛的“打卡點”。一臺模擬手術設備前,參觀者可體驗“黨員主刀”的虛擬手術,屏幕同步彈出該黨員醫生的先進事跡;“藥方留言墻”上,大家寫下對黨建工作的建議,每條建議都被裝進“藥袋”造型展板,由黨委“對癥下藥”落實。
連休息區都充滿巧思:座椅設計成病床護欄造型,扶手上刻著“南丁格爾誓言”;掃碼可聽“黨員醫生說健康”,用方言講解慢性病管理。有患者家屬說:“等手術時看看這些故事,心里踏實多了——知道這里的醫生不僅醫術好,更有顆紅心。”
三、溫度傳遞:讓“黨建陣地”成為“精神家園”
長廊盡頭是“黨員能量站”:玻璃柜里陳列著黨員醫生的“寶貝”——用了30年的聽診器、寫滿批注的醫學筆記、邊防義診時收到的哈達。旁邊的“成長樹”上,年輕黨員掛著寫滿心愿的綠葉:“想跟著老主任學微創技術”“希望參加更多基層義診”。
每月更新的“微光故事”專欄,記錄著平凡黨員的閃光瞬間:檢驗科黨員凌晨三點核對樣本、后勤黨員冒雨搶修設備、行政黨員為患者代辦手續……這些“小事”被拍成照片,配上簡短文字,讓“醫者仁心”有了最生動的注腳。
如今,這條長廊成了醫院的“精神地標”。新員工入職第一課在這里上,患者家屬散步常來駐足,就連周邊社區的老人也常來參觀。有位老黨員醫生說:“以前覺得黨建是‘額外任務’,現在才明白,黨徽戴在胸前,責任就在肩上——救死扶傷就是最大的黨性。”
當黨建與醫療同頻共振,紅色脈動便成了醫院發展的強勁心跳,醫者仁心也有了最堅實的信仰支撐。這條長廊證明:最好的黨建文化,是讓每個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,看見信仰的力量,感受初心的溫度。
全國服務熱線:020-85511713 QQ:2903631311
【本文標簽】 黨建文化長廊 黨建文化長廊設計 黨建文化長廊設計案例
【責任編輯】小橋